从1983开始_从1983开始 第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从1983开始 第1节 (第3/3页)

一下,想想道:“不过家里没烟了,正好你去买一包。”

    ??说着,她翻了翻口袋,摸出张烟票,白纸黑字极为简陋,上面盖着鞍城商业局的章。

    ??这年头从大米到精盐,从毛巾到电池,从铁锅到雨伞,从收音机到箱包,基本买什么都得用票。

    ??尤其是大件商品,比如自行车,首先你得有自行车票,然后还得准备工业券。工业券是按工资比例发的,平均每20块钱配一张券,适用范围极广。

    ??这些票有一定的货币价值,但并不完全是货币,相当于一种购买凭证,还得额外支付现钱。

    ??许非接过券,直奔最近的一家国营商店买了包香烟。

    ??一路闻着回来,在胡同里又刚好撞见两位,一个白净高挑,正是原主的老爹,许孝文。

    ??另一个身材不高,头发梳的一丝不苟,笑起来表情魔性,一张嘴就先飘过一声极具特色的公鸭嗓子:

    ??“小子,你这从哪儿来啊?”

    ??第2章 渊源

    ??鞍城有两样东西最为知名:鞍钢和评书。

    ??五十年代的时候,国家将东北列为重工业基地,鞍钢更是重中之重,有着十几万产业工人,以及相应的工业区和家属区。

    ??工厂是三班制,也就意味着在任何时段都会有观众,且大多具有消费能力。

    ??第一批嗅到商机的,是以西河大鼓和东北大鼓为主的走唱艺人。他们通常以正月初五、五月初五、八月十五三个时间为周期更换演出城市,但由于鞍城市场太过火爆,很多京、津、冀的艺人便选择常驻,又相继落了户口。

    ??这些人促成了非官方的曲艺协会,即市曲艺团的前身,并涌现出一大批曲艺名家,其中就包括最广为人知的单田芳。

    ??当时的单田芳已经颇有名气,与刘兰芳、张贺芳并称三芳。收入高,名头响,又喜好奢侈品,几百块的进口表说买就买,自引得小人眼红。

    ??这位兄弟真名不说了,在书里的化名叫王保生,仍然在世。而与之相反的,是以前不太亲近的许孝文,在农村对其多加照顾,二人关系渐密。

    ??再到了79年,曲艺团恢复建制,市广播电台给三芳先后录制了《岳飞传》、《隋唐演义》、《呼杨合兵》,将评书艺术一举推到了巅峰。

    ??它不是诸多娱乐项目中的一个,是作为绝对核心的存在。

    ??晚上六点半,是电台的《评书联播》。每到这时,钢铁厂各个厂区,包括正门的大喇叭都在播,走到那儿的人就不动了。

    ??还有部分工厂会调整上下班时间,连电影院都延后放映,就为了让职工可以完整的听完节目。

    ??甚至刘兰芳说《岳飞传》时,社会治安大大好转,公安局送了她一面安全卫士的锦旗,从此人称“净街侯”。

    ??市广播电台更是风头无量,外地来的同行都背着机器在排队,因为每盘带子要人工一比一拷贝,一百讲的评书,就要拷贝一百讲的带子……

    ??可以说整座城市的文艺圈,都以曲艺团为重,在团内,又以三芳毫无争议。

    ??许孝文功底扎实,只是名气不显。他比单田芳小了十几岁,老爷子恩怨分明,视其为亲弟,关照提携不在话下,没多久也成了一位小名角。

    ??这便是两家的渊源来由。

    ??至于原主这个货,今年十八岁,在动荡中念完了小学、初中,那会学制缩短,小学五年,初、高中都是两年。

    ??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学渣,初中毕业正赶上曲艺团恢复,父母一瞧,学习这条路走不通,还不如接自己的班,就给弄到了团里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