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39节 (第4/6页)
仅御史如此,连工部自己人都开始咬以前的上官了,众人深知齐心协力把上官咬出来定罪是正经,否则问责就要问到自己头上了,死贫道不如死道友嘛。 ??安泰帝的头被飞瓦击中,此刻还裹着伤药覆着伤口,幸亏当时头上戴着狐皮暖帽,否则伤口就要见骨了。他已经连续三天都没有休息,此刻眼冒金星,还出现了耳鸣,连底下议论声也听不太清楚了,群臣的声音越来越刺耳,他心烦意燥,一拳击在龙案上,吼道:“准奏!刑部、御史台联合彻查此案。外头有数万灾民等着安置、马上就春暖花开,再不清理街道,掩埋尸首,很快就滋生瘟疫,整个京城都要变做一座死城!当年东海之变,又有鞑靼人犯变,直逼山海关,朕都坚持天子守国门,没有迁都金陵,如今边关安宁,我们反而要被瘟疫赶走吗?” ??见安泰帝发怒了,也“挥泪斩马谡”,将曾经的心腹重臣推出来受死,众人就闭了嘴,开始廷议赈灾。一直议论到了中午,赈灾之事终于有了头绪,安泰帝觉得自己四肢发软,快要“驾鹤西去”了,鉴于去年腊月顺王回归大朝会上吐血昏厥的黑历史,安泰帝不会容许自己再犯这样的错误,他虚弱的摆了摆手,说道:“退朝吧,推举新的工部尚书一事,等下午再议,先把赈灾之事做好,不能再死人了。” ??一旁的东厂厂公怀义很有眼色,赶紧过去扶着安泰帝从龙椅上站起来,平日站在皇上身边的是掌印太监,此人有些阴私手段,比上一任被怀义玩的团团转、最后假传圣旨毒死的福全强多了,可惜此人“红颜薄命”,为了救安泰帝,埋在了乾清宫里,被砸的稀烂,也成了“肉袋”。 ??安泰帝刚站起来,一个礼部的大臣突然站出来说道:“此事因火药而起,臣请奏将京城四座火药厂全部关闭,以防再起祸事。” ??兵部右侍郎出列,指着礼部大臣骂道:“一派胡言!我大明六成的将士都配备了火器,你关闭火药厂,是要大明将士用血肉之躯去迎战鞑靼人还有红毛番的炮火吗?” ??礼部大臣是个保守派,立刻反驳道:“我大明是马上得天下,那时候没有火器,不照样将蒙古人驱赶出了中原!是你们兵部操练废弛,战斗力衰弱,才使得大明边关不稳,没有枪炮,我们用意志来取胜!还有,臣请奏大明重新海禁,片板不得下海,自从开了海禁,世风日下,人心思变,红毛番想要霸占我大明领土,有了后来的东海之变,此祸皆是开海禁而起。” ??安泰帝听的脑仁疼,他刷的一下抽出旁边锦衣卫的绣春刀,缓缓走到礼部大臣跟前,礼部大臣一副大义凌然的模样,昂首说道:“圣上只管取微臣项上头颅,微臣冒死觐见,死而无憾!” ??安泰帝将绣春刀递给礼部大臣,朝着配着燧发枪的锦衣卫招了招手,说道:“你和他对打,什么时候用刀和意志胜了他手里的燧发枪,朕就关闭火药厂。”面对这样愚昧的蠢货,安泰帝疲倦的连发火都忘记了。火器对大明有多重要,安泰帝再明白不过了,他在漳州就藩多年,深知开海禁造福于民,这两样事情是他必须坚持做下去的。火药厂确实危险,但是涉及到保密和防卫,不能搬迁到郊外,否则一旦火器被盗被抢,流入民间,引起的灾祸会比爆炸更大,所以只能设在戒备守护森严的京城或者金陵城。 ??礼部大臣目瞪口呆的拿着绣春刀,安泰帝在怀义的搀扶缓缓走出奉先殿,身后又有大臣叫道:“太子病危,国储动摇,臣请去黑山迎回崇信王。” ??安泰帝脚步一滞,差点又吐血了,论谁也受不了别人在一旁说你儿子快死了,赶紧把侄儿接回来吧,你儿子就没当太子的命!安泰帝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前走,怒道:“朕还没有死,朕说的话不管用么?退朝!退朝!” ??怀义体贴的找了暖轿请安泰帝上去,平日批阅周折的乾清宫已经坍塌成了断井颓垣,为了方便看儿子的病情,安泰帝命人将奏折都运到了东宫,守在儿子身边。 ??还在正月里头,天气依旧寒冷,内侍打开夹板门帘,安泰帝闻得一阵女子嘤嘤的哭声,顿时眉头微蹙,内侍低声说道:“是淑妃娘娘来瞧太子了。”安泰帝听的心烦,说道:“请淑妃回宫。”整日哭哭啼啼的,太子就会好了? ??内侍来请,淑妃知道安泰帝的说一不二的脾气,虽说舍不得儿子,还是忍痛走了,行至御花园,看着满园残雪,心中无比凄凉,她深知一生的富贵都在儿子身上,儿子若有不测,她这辈子就到头了——我不甘心! ??正思忖着,刘皇后的宫女来请,说皇后在暖亭烹茶,请淑妃娘娘品茶赏梅。儿子遭遇劫难,林淑妃没有这个雅兴,但是要给皇后面子,她理了理情绪,跟着宫女到了暖亭。 ??刘皇后依旧丽色无边,美艳之色使得早春的梅花都含羞,不过纵使如此,林淑妃依旧能发现皇后眼角的落寞之意,安泰帝如今以保养为主,对子嗣不再强求,加上初试就受挫,始终没有走出心里的阴影,不再临幸嫔妃了,免得自尊心再受伤